boyu体育在全球航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航运服务业已成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世界主要航运枢纽之一,上海在近年来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航运服务业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能级。然而,相较于全球航运强国,上海在航运服务业企业集聚和市场份额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航运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全球竞争力。
航运服务业是指为船舶运输提供支持的各类服务,包含船舶运输、港口服务,代理服务、船舶经纪,航运金融与保险等近20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行业。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还可以促进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
全球各大航运中心历来重视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伦敦早在2004年就委托菲舍尔事务所(Fisher Associate)对其航运服务业进行评估,制定航运服务集群的发展规划。新加坡则通过海事基金、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等多个机构,持续推出涉及海事集群、人才培养、职业技能提升及海洋科技的多项行动,力图打造世界海事之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此同时,中国香港通过设立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和各类海事人才培训资助计划,全力发展航运服务业人力资源。
然而,截至2023年9月,根据世界船舶登记处的数据,上海注册的航运服务企业累计1786家,这一数量明显低于伦敦(2455家)、香港(5345家)、新加坡(8067家)等国际航运中心。特别是在航运金融、船舶经纪等高端服务领域,上海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表明,拥有大吞吐量港口的城市通常能够更有效地吸引航运服务业。港口作为货物运输的关键枢纽,其吞吐能力直接决定了航运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图1)。航运服务业最终服务的是货物运输,而港口是运输的通道和中转站。因此,航运服务业企业,如港口服务、物流、仓储、装卸、运输、船舶维修等,在港口附近集聚可以明显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外围的高端航运服务业通常也会在这些港口城市落地,以便更高效地支持航运需求。
航运服务业对集聚经济有着天然依赖。以伦敦为例,尽管2023年伦敦港全年的吞吐量仅为5159.5万吨,而上海仅2023年11月的单月货物吞吐量就高达7289万吨,全年总吞吐量更是达到了83588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4916万标准箱/TEU,但伦敦依然凭借其在海事仲裁、船舶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维持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背后的重要原因,正是集聚经济对航运服务业的吸引力。
航运服务业企业可以根据主营业务分为三大类:一是港口类企业,包括主营港口服务、引航、拖航打捞、港务局和船舶燃料供应等;二是船舶类企业,主要涉及船舶运营、维护及管理相关服务,包括船舶供应、经纪、造船与修船、船务代理、航运设备提供以及拆船等;三是航运咨询类企业,主要为航运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法律、教育等服务,涉及保赔公司、咨询调查机构、海事律师、海事学校和航运组织等。
经过空间定位后可以明显看到(见图2~图4),中国港口类企业和船舶类企业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和航道附近。而一般认为附加值更高的航运咨询类企业则更多地分布在中心城市,且呈现更强的集聚趋势,其中前9位城市均为直辖市或省会副省级城市,集聚了约71%的航运咨询类企业。
同时,港口类和船舶类企业的集聚受港口和吞吐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航运咨询类企业受其影响较弱。相反博鱼boyu体育,航运咨询类企业的集聚更受人才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集聚经济中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行业间劳动力共享对所有类型的航运服务业企业的分布都有显著的影响。
由此可见,航运业侧重于港口和航运运营,而服务业则强调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因此,要推动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多个角度同时发力,优化产业链博鱼boyu体育,吸引人才,形成更强集聚效应和更高市场竞争力。
结合研究发现与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我们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强化人才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其中下业的推动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航运服务业与交通、金融、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构成了复杂的生产网络,行业间的知识外溢对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特别是金融、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这些行业不仅与航运金融、海商法等领域直接相关,还能为航运服务业提供专业支持和业务延伸,推动行业深度融合与协作。另一方面,航运服务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从高端专业人才到基础技能劳动力,一个集聚多元人才的环境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还需要突破行业孤立发展的局限,促进航运服务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提升,形成更广泛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还需营造开放、透明、包容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以增强国际航运服务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合作与创新发展。
航运服务业的集聚高度依赖紧凑型城市的建设。研究表明,该行业需要既靠近港口,又靠近市中心,以便与其他行业实现高效互动。从与海关的早期合作到如今与金融、法律、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协作,靠近市中心已成为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研究发现(图5),航运服务业尤其航运咨询企业多集中在离市中心25公里范围内,这表明知识外溢通常发生在较小范围内,紧凑型城市的建设能有效支持跨行业交流与创新。
紧凑型城市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增强企业网络和提升交通系统,促进航运服务业与金融、贸易、科技等行业的互动。这种协同效应也凸显了国际航运中心与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辅相成,成为上海相比于其他港口城市的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航运服务业既包括高端行业,也包含许多中低端行业,并且高中低端行业之间共生互补。这些中低端行业也需要靠近市中心以促进互动,但对低租金空间需求迫切。因此,在推动紧凑型城市建设时,应合理规划,既满足高端行业对协作便利性的需求,又为中低端行业提供可负担的空间支持,从而实现行业间的良性互动与资源整合。
航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层次的人才支撑。对于高端行业,如航运金融、保险、法律和科技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视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消费;对于中低端行业,生活性服务业则直接在吸引和留住劳动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尤其是高收入、单身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生活服务多样化的城市。这些人才往往看重市中心便利的餐饮、娱乐、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发展高质量、包容性的生活性服务业,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还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包容度,为航运服务业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此外,生活性服务业还可作为普惠型政策的一部分,通过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满足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多元需求,实现二者的互补,最终助力航运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上海要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须通过提升航运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环境,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上海应着眼于港口与市中心的互动,强化金融、法律、科技等服务业的支持,为航运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在集聚经济、人才和服务业的三重力量驱动下,上海才能在全球航运服务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博鱼boyu体育。